|
■记者 陆晓明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市区鹃湖之畔的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工程现场,几台大型机械正在施工作业。当天,我市召开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建设推进会,与会人员视察了工程现场,总结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推进工作。
浙江大学全体领导,嘉兴市领导鲁俊、肖培生,我市领导林毅、戴锋、徐辉、张炜芬、周红霞等参加会议。
6月30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桩基工程开工,规划总占地1200亩。校区建设工程计划将于2017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设计总学生规模8000人,其中国际学生不少于30%,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为6:4,国内外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左右,国际双聘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左右,浙大双聘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
该项目是我省科教人才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嘉兴市、海宁市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引进基地的建设,吸引和鼓励海外高科技成果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技术转移,对于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浙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作为浙江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的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联合将在“1+X”的结构下推进,即在国际校区内集聚多个国际一流的合作伙伴,共建若干个联合学院及交叉研究和成果转移中心,既有利于与浙江大学现有学科的融合,同时,有利于探索融合东西方教育优势,形成多样性的学术生态,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推动和促进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国际联合学院将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同时,推进海外高技术成果转化,吸引和鼓励海外高科技成果在当地乃至长三角地区落地,为推动和提升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目前,各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正在稳妥推进中。
市委书记林毅介绍了我市的区位优势、人文底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该项目前期工作情况。林毅表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不仅是海宁、嘉兴的项目,也是浙江、中国的项目,更是一个世界的项目,标志着海宁向国际化迈出了新的一步;它不仅是一个学校,更重要的是一个产业转化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它不仅是一个学校的布局,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地标,乃至成为嘉兴、长三角城市发展的地标;它不仅对海宁当前发展有利,更对海宁长远发展、历史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海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一个具体、可操作、可推进的项目。下一步,我市将集中精力,按照规划要求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质量,努力建成廉政项目。
嘉兴市委书记鲁俊对建好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提出要求。她指出,这一项目落户海宁,在嘉兴和海宁的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市上下要以战略眼光看待建设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重要意义,以合作共赢理念全力支持校区的建设发展,做到对浙大办事服务优先、政策享受优先、人才安置优先,集中人力、资金、精力,确保进度、质量、安全、廉洁、稳定,积极为浙大师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研究环境、创业环境。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用“难忘的昨天、崛起的今天、美好的明天”15个字表达对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开工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期许。他强调,海宁国际校区的设计要达到国际化标准,体现世界一流的高水平;要立足打造千年校区,坚持质量第一,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让每幢建筑都成为精品;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配强管理团队,助力项目高标准推进。
会上,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向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培生赠送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规划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