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519|回复: 2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破土动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9 16: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记者 陆晓明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市区鹃湖之畔的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工程现场,几台大型机械正在施工作业。当天,我市召开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建设推进会,与会人员视察了工程现场,总结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推进工作。

    浙江大学全体领导,嘉兴市领导鲁俊、肖培生,我市领导林毅、戴锋、徐辉、张炜芬、周红霞等参加会议。

    6月30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桩基工程开工,规划总占地1200亩。校区建设工程计划将于2017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设计总学生规模8000人,其中国际学生不少于30%,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为6:4,国内外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左右,国际双聘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左右,浙大双聘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

    该项目是我省科教人才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嘉兴市、海宁市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引进基地的建设,吸引和鼓励海外高科技成果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技术转移,对于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浙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作为浙江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的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联合将在“1+X”的结构下推进,即在国际校区内集聚多个国际一流的合作伙伴,共建若干个联合学院及交叉研究和成果转移中心,既有利于与浙江大学现有学科的融合,同时,有利于探索融合东西方教育优势,形成多样性的学术生态,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推动和促进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国际联合学院将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同时,推进海外高技术成果转化,吸引和鼓励海外高科技成果在当地乃至长三角地区落地,为推动和提升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目前,各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正在稳妥推进中。

    市委书记林毅介绍了我市的区位优势、人文底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该项目前期工作情况。林毅表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不仅是海宁、嘉兴的项目,也是浙江、中国的项目,更是一个世界的项目,标志着海宁向国际化迈出了新的一步;它不仅是一个学校,更重要的是一个产业转化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它不仅是一个学校的布局,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地标,乃至成为嘉兴、长三角城市发展的地标;它不仅对海宁当前发展有利,更对海宁长远发展、历史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海宁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一个具体、可操作、可推进的项目。下一步,我市将集中精力,按照规划要求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质量,努力建成廉政项目。

    嘉兴市委书记鲁俊对建好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提出要求。她指出,这一项目落户海宁,在嘉兴和海宁的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市上下要以战略眼光看待建设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重要意义,以合作共赢理念全力支持校区的建设发展,做到对浙大办事服务优先、政策享受优先、人才安置优先,集中人力、资金、精力,确保进度、质量、安全、廉洁、稳定,积极为浙大师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研究环境、创业环境。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用“难忘的昨天、崛起的今天、美好的明天”15个字表达对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项目开工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期许。他强调,海宁国际校区的设计要达到国际化标准,体现世界一流的高水平;要立足打造千年校区,坚持质量第一,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让每幢建筑都成为精品;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配强管理团队,助力项目高标准推进。

    会上,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向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培生赠送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规划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6: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嘉兴
据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介绍,在海宁建立国际校区,打造名城名校,是双方共同发展新的起点。海宁对于人才集聚有迫切需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能成为海宁创业创新生力军,服务海宁产业发展升级,有利于提升海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成为海宁新的地标。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将集聚优质资源,与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名校或单一学科世界前五的特色高校合作,采用一对多的机构性国际合作办学实体,与具有相同教育理想的世界顶尖高校或学科进行资源汇聚,共建若干个联合学院及交叉研究和成果转移中心。今后,师资队伍中外籍教师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留学生比例不低于30%,并且创新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采用完全住宿式书院制,进行博雅教育和通识培养。

    从人才培养上,合作模式主要有联合本科生培养、联合博士生培养和短期海外学习项目。

    本科生培养主要为“4+0”模式,即大学四年均在联合学院学习,同时授两校学士学位或授两校联合学士学位。联合博士生培养主要采取联合授予博士学位模式,即两校教授共同指导,分段在联合学院和伙伴学校学习,授两校联合博士学位。这有利于全方位融入国际一流学术圈,有利于探索融合东西方教育优势的新的教育模式和体制机制,促进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形成多样性的学术生态,促进前言交叉领域的研究。

    目前,浙江大学已分别与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诺特丹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

    相关链接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建成后,将大力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推进海外技术成果转化,为推动和提升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在这点上,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相互作用及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硅谷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靠斯坦福大学多方位的支持,大学是生产知识的重要田地,知识是科技的基础,科技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斯坦福大学着眼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需要,制定了鼓励科技人员创立企业的政策: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到公司兼职;允许他们有1至2年时间离岗创业或兼职,学校保留其职位等。

    研究和技术开发与投入生产之间的距离缩短,科研与工业联系在一起的环境造就了许多教授企业家。几十年来,斯坦福大学成为培养硅谷创业人才的摇篮,每年斯坦福大学都有一批优秀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补充到该地区的智力库。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6: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嘉兴
  市民憧憬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

    生活越来越好 城市越来越有活力

    ■记者 朱文

    昨天,记者把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正式开工建设的消息告诉了不少市民。他们在得知这一喜讯后,内心很是兴奋,充满了无限遐想。不少市民跟记者说,将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因为这所大学而改变,海宁这座城市也一定会因为这所大学而更富有活力。

书香氛围会越来越浓厚

市高级中学(华师海宁)高二学生王亚正:

    一所大学对于一座城市的影响是深远的,我觉得浙大来了后,无论对海宁的经济发展,还是旅游拉动来说,都会是一个新起点。

    一年后,我也将上大学,也许还不能上家门口的大学是遗憾的,但是在外求学,能跟同学老师说家乡有所这样的大学,是无比自豪的事。

    我可以想象,将来会在海宁见到许多优秀老师、专家,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会推动我们的教育,那种书香氛围会越来越浓厚。

科研人才会越来越多

浙江诺耶禾华微电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坤江:

    我们公司在市科创中心,是一家光伏系统集成企业,专业从事微型电网系统技术应用开发。

    我是海宁人,在外几十年后回到海宁发展,我看到了海宁的经济发展势头很迅猛。不过在与一些当地企业家接触了解后,我发现不少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真正注重科技型、技术性的企业不多。

    我要在海宁招一些高精尖的人才并不容易,也很难找到这样的氛围。这跟大城市比,就显出差距了。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来了,我想会营造这样的氛围,能把一些学术科研人才带来,这便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海宁发展,这无疑是一笔巨大财富。

    我们公司成立后,组建了以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为首的科研团队。今年想成立微电网实验中心,解决电能量高品质开发,浙大来后也许我们能建立合作,这是让我很期待的事。

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

硖石街道长田社区居民王雪良: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落户海宁,而且就在长田社区附近,当时就觉得这么好的项目能来海宁,是海宁的荣幸。

    海宁有便捷的交通、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这是前提条件。对于生长在长田社区的人来说,对家门前的这块土地是很依恋的,我们背靠长山河,南临鹃湖水库,这里不受工业污染,主要靠农业而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铸就了这块土地独有的价值。

    10年前,修碧云路时,施工队就住在我家里,当时我跟朋友闲聊时说:“10年后,这里会成为海宁的浦东新区。”这句话听起来并不是一时兴起随口说说,而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心里总有这么一种期待,因为这一带居住环境非常好。

    浙大来后,我越来越相信10年前说的这句话将变成现实。未来,我们这个区块会以浙大、鹃湖为核心,逐步建成以科研文教、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主要功能的城市新区,我们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听说正在建造的长田社区安置房的整体设计会跟浙大的风格保持一致,安置房小区会成为一个样板小区。虽然现在我生活在市中心,但已经决定把家搬回长田老家。

海宁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海洲街道百合社区居民沈畅:

    一所大学对于一座城市的影响是深远的,就比如英国牛津大学,让很多人了解了牛津。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来了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会熟知海宁。

    记得我念大学时,我跟同学介绍家乡时会自豪地讲,海宁有钱江潮、皮革城,我们还出了像徐志摩、王国维这样的名人。相信以后我的孩子再跟同学介绍家乡时,可以说,我们有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是一所非常棒的大学。

    我特别怀念我大学里那种学术交流的氛围,学生拿着书本穿梭于教学楼间、图书馆里、实验室里。大学是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岁月,所以我更加期待浙大的到来。它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只是海宁街头随处可见高鼻梁外国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更是大学带来的那种视野的开阔和文明的程度。这对生活在这座城市人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有机会上这所大学,让他去融合中西方文化,去自由地跟老师、同学探讨观点,做一个高精尖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连杭网 ( 浙ICP备2023025023号 )

GMT+8, 2024-11-22 08:24 , Processed in 0.0850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