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080|回复: 0

[最爱电影] 小老板为什么忙?太爱折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 16: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嘉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小老板正在折腾
有人说如果爱一个人就让他当老板,因为做老板就意味着可以人前显贵;如果恨一个人,就让他当老板,因为做老板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受罪!多数小老板都感受到,经营企业真是让人一苦二累三憔悴。
小老板苦小老板累,其实是他们自己喜欢受罪。小老板做企业干法独特:第一事必躬亲,第二没事找事。小老板多数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他们能精准把握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并把它活学活用在做生意上,即干企业在于折腾。凡是与小老板打过交道的人,下面这些情景一定不陌生吧:
东一个点子,西一个主意;早上搞个政策,晚上出个方案;今天学习海尔,明天师从联想;本月鼓励狂飙猛进,下月提倡稳扎稳打;本季度引入职业经理人,下季度老板又亲自出马……总之有事干事,没事折腾出点事来干。
有感于小老板做企业极尽折腾之能事,有人戏言:小老板做企业是在进行整疯运动,要把别人搞疯,自己先疯。
折腾是成长的梦想
小老板事业小,梦想大。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企业家的老板也不是好老板!”小老板虽生活在当下,目光却十分远大,多数小老板热情而富有梦想,做大做强做长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热情和梦想本来让人尊敬,但问题是从小老板到企业家是一个艰苦的修行过程,更重要的是小老板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做修行家的料,多数小老板其实并没为成为修行家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没有系统的商业思维,更没有战略思想,他们就只好选择了“试错”战略,力图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一种优化战略。具体来说,就是采用机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先探出一只脚试探,一旦踩实了就长驱直入,如果踩不实就立马撤退。
小老板多是机会论者(把企业成功归为机会,把失败归为运气不好),所以总是带着显微镜和望远镜找机会。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小老板一般没有能把市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慧眼,有的只是化繁为简而且实用的办法——运用模仿和跟进,从更严格意义上说,叫凑热闹。小老板做生意就像找饭馆,哪儿热闹往哪儿凑,哪儿人多往哪儿赶。小老板最喜欢看行业分析报告,只要哪个行业一热闹,小老板就一定要掺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小老板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别人赚钱,看到别人赚钱自己心里就不舒服,而且一定认为别人比自己赚得多,自己也必须去分一杯羹。因此,他们总是四处出击,渴望东方亮西方也亮,天上不仅要有星星还要有月亮。
机会主义的核心是主动出击,试错法的关键是什么方法都敢想敢试。不过问题是,在实践中摸索成本比较高,犯错误的概率比较大,而小老板一般都是底子薄身子软经不起折磨,必须小心谨慎见势不对立即撤退。因此,“变”就成为小老板做企业唯一的“不变”,由于变得太多、太快,很多时候自己都搞不清东南西北了。归根结底,试错法不仅是一种折腾,还是折磨,不仅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
折腾是管理的路径
小老板做企业虽然经营管理粗放,但却讲实用与实效。小老板也通常自我感觉良好,只是一接触外在的世界,就立刻会觉得自己特别原始,看到别的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大堆、流程规则一整套,一比三分低,觉得建规章定制度成了当务之急。“拿来主义”是小老板的生存之道,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海尔的日清日高、联想的战略管理、华为的群狼战法统统据为己有,最后汇集成了一部三不像而且无法实施的管理大全。本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运营做得好好的,偏偏听完什么“专家”的讲座或看完某“名家”的名著后就觉得自己很危险,强烈的变革之心油然而生,立即想进行企业再造:基础管理平台还没建立,就华而不实地引入矩阵管理;产品说明书还没写规范,就心急火燎进行品牌管理;明天的早餐还没有着落,就好高骛远地搞战略规划。总之,在小老板眼里,制度就是一个筐,只要自己觉得是好,什么都往里面装。但下属们却不这么认为:张三感觉无所适从,李四搞不明白,王麻子感到很迷糊。结果,小老板的制度要么无法执行,要么经过一番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即使这样,小老板无论再怎么丧气再怎么着急也还是要管理。站在管理角度看,小老板的管理半径和管理层次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会变得相当有限,建立制度是必须的,但一定要记住制度只有最适合的没有最完美的,而且有阶段性。不少小老板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才花费一生去寻找,从此也就踏上了无休止的折腾之路,一会儿实行分公司制,一会儿实行事业部制,一会儿实行区域管理,一会儿实行提成制,一会儿搞绩效考核……
折腾是检验人才的标准
小老板之所以无法改变自身的命运,根源在于他们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小老板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是孤影一人,只要度过生存期,身边至少也有十来个人了。但不可否认,小老板依然感到很孤独。
第一,小老板用人方法很特别,条件相当苛刻,要求所用的人与自己是同路人。因为小老板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命,试想谁会精心呵护,谁会轻易交给别人?人心是最难把握的,小老板并不是什么心理学专家,谈不上有多少读心术,加之受“防人之心不可无”这种普遍的人际关系法则影响,小老板用人时总是满腹狐疑,日子久了才能做到深信不疑。简单来说,小老板用人的基本法则是“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

第二,小老板深刻地知道市场竞争拼的是综合实力,企业的实力源于员工的能力。所以小老板对员工的要求尽量追求理想化,即最好是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试想,假如有这样的员工该有多好:一个人可以干十个人的事,女人可以当男人用,男人可以当牲口用,做大做强企业的目标也指日可待。但话说回来,小老板毕竟不是伯乐,知人善用从来就不是他们的强项。小老板聘用员工往往会“赛马而不相马”,于是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时不时就把员工拉出来遛一遛,通过赛场的表现来判定员工到底是骡子还是马。
折腾是赚钱的方法
不少人说小老板做企业政策朝令夕改,这是对小老板的误解。其实小老板经常改变的政策只有一条——分钱法则。我们知道,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利润最大化是每位老板的天职,这无可厚非。再说,赚钱是一种本领,花钱是一种技术,只有说到分钱才牵涉良心。也许小老板曾经太穷,在金钱面前难免显得浮躁,这使得他们对钱的态度很特别。在他们眼里的钱与心里的钱不一样,心里盼着多赚钱——利润最大化,眼里盼着安全——风险最小化,更有点不健康的心态是,只想赚钱不想花钱,或者少花钱。
小老板多是“三无”产品,一无品牌,二无资金,三无良好的工作环境,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吸引人以激发人的斗志,他们总是打着灯笼找人。除此之外,小老板用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降低用人风险,追求先有产出后有付出。我们知道,小老板自己就是特殊材料制造的,善于解决别人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会别出心裁地打出“多劳多得”的旗号,通过低底薪甚至无底薪(其实就是中小企业比较流行的承包制)高提成的方式来吸引人。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抱着“大不了爹妈晚生几个月”的思想赌一把,其中也就有那么一些幸运儿,凭着一颗勇敢的心和歪打正着的运气,真的做出了突出业绩,结果收入高得让老板有点眼红。是啊,看到员工赚这么多钱,小老板心头能舒服吗?于是小老板要么重新制订分钱法则,要么找借口不兑现承诺。
如今的市场经济流行“决胜终端,渠道为王”。小老板做企业自然就存在一个速胜法——借力渠道。而在终端决定一切的时代,渠道资源十分稀缺,如何吸引渠道的眼球并打动他们的内心,就成了小老板的必修功课。多数小老板选择了包装与忽悠,经常标榜“实力强、产品优、营销新、支持大”。等到招商的时候,小老板又表现得非常大气,什么决策都敢下,什么承诺都敢答应,终于经销商开始云集、客户开始主推,市场一下子就做得风生水起。小老板一见形势大好,心想客户赚得多自己却赚得少,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这时候他们就开始打小算盘,要么当初的承诺不兑现,要么立即“改决策减人员”,要么自起炉灶。
小老板通常认为市场竞争靠的只有速度,越是小企业就越要超常规的增长,否则就会掉队甚至淘汰。因此小老板热衷于追求高速增长,经常下达诸如“业绩翻番”之类的任务。与此同时,小老板却对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研究不多,第一他们没有耐心,想速胜;第二他们没有为这个任务做好准备;第三他们缺乏完成任务的保障与支持。这样下来,所谓的高任务最后变成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终究小老板相信人定胜天,他们大喊“没有做不好的市场,只有做不好市场的人”,在用人方面他们总是不断招聘、培训和解聘,永无止境。
折腾的企业长不大
好折腾的企业轻易死不了,因为好折腾的老板有三个特点:其一精力充沛,其二精明过人,其三胆子大。凭着这三大特点,好折腾的老板什么都敢试,什么都敢做,哪怕十个项目有一个成功也觉得值了。根据投资的“大拇指定律”:如果一项成功足以抵消九项失败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伤及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是,精明的小老板在面对企业危机时表现得很冷静,在强烈的活命愿望下竭尽所能地表现出以一当十的激情,往往只管结果不管手段,什么事情都敢做,最后也通常能起死回生。
爱折腾的企业死不了,但也做不大。这与想把企业做大的小老板的本意正好相反。为什么呢?
因为小老板的折腾缺少长线战略和稳定的思路,总是随机寻找机会,对什么也都浅尝辄止,遇到点困难就立即撤退,因此对很多行业虽然都懂,都并不精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由于不聚焦,不能做精做透做绝,也就不可能做大做强”。
折腾在经营管理上其实属于一种试错法,这必然涉及到投资问题。而小企业资金不可能太充裕,用在一方面的资金多了,其他方面的资金就必然变少,因此小老板折腾通常是在各个项目之间“劫富济贫”,如果终于有一个项目试验成功了,同时另一些项目却被洗劫一空,小老板就会感悟到什么叫做生死两重天。
老板法则
伟大是熬出来的
做企业讲究“剩者为王”,能做到最后的企业才有资格称得上伟大。伟大的企业需要智慧,需要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伟大的企业熬的不是时间,熬的是员工,谁能持续激发员工的活力与激情,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谁就能最终成功。
一般而言,员工在心态最稳定、最平和的时候,其创造力、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最优,潜力才能最好地发挥出来,才有可能成就伟大。关于员工的心态平稳,可以套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说法,即以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为中心,以稳定连续、有明确的方案为基本点。
做企业想法太多并非企业之福,只有把一个慎重选择的思路坚持下去才是成功之道。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江连杭网 ( 浙ICP备2023025023号 )

GMT+8, 2024-11-22 16:27 , Processed in 0.0806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